龟鳖饲料

产品中心

崇明岛昆虫多样性调查:新物种与新发现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5-04-01 19:40:34 作者: 龟鳖饲料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石,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则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号召,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和崇明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多所高校,启动了对崇明本岛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昆虫的多样性调查尤为引人注目。2024年2月,上海市环境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昆虫学实验室和大城小虫工作室的团队,在崇明岛展开了一项为期数月的昆虫多样性调查,结果令人振奋:他们不仅发现了1种新物种、2种中国新记录种,还有74种上海新记录种和9种外来入侵物种。

  调查团队在东滩湿地公园开展了灯诱实验,借助昆虫趋光的特性,进行捕虫观察。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期待的夜晚,工作人员在诱虫灯下采集到了一个雄性标本。经查阅文献和经过详细的测量与解剖,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标本与已知的膝角隐翅虫相似,但在生殖特征上却有显著不同。最终,这个新物种被拟定命名为“上海膝角隐翅虫”,它将成为昆虫学历史上首次在崇明岛发现的物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膝角隐翅虫隶属于鞘翅目和隐翅虫科。这是一类通常生活在湿地附近的小型甲虫,其体长通常不到1厘米。在全世界内,目前已知的膝角隐翅虫种类为146种,而中国已知的则为6种。此次发现新物种的意义不仅限于丰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更为崇明岛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在这次调查中,团队还发现了2种中国的新记录种。其中邵特突眼隐翅虫为极具特色的小型甲虫,体长约6毫米,主要生活在河边湿地。这一物种此前仅在日本被记录,是首次在中国被观察到。它的下唇能够最终靠弹射捕食小型节肢动物,类似于变色龙的捕食方式。

  另一种新记录种则是黑翅茎蜂,这是一种细长体型的蜂,成虫仅在四月末到五月中旬之间出现。因为其发生期较短,未能在上海长期观察记录,这也是本次调查的一大收获,证明了在生态监测中加大对时间窗口的关注是多么必要。

  除了新发现的物种,调查团队还发现了多种在上海其他区域极为罕见的大型昆虫。例如,生活在崇明岛沿江芦苇丛中的厚头拟矛螽,这种体型最大可达到10厘米,是上海地区最大的螽斯之一。同时,长期以来在上海几乎绝迹的大田鳖也在此次调查中重现,说明崇明岛的水质极佳,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适合这些珍稀水生昆虫的生存。

  此次崇明岛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非但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还标志着崇明岛在长三角地区生物多样性格局中的主体地位。为了科学有效地执行这一调查,工作团队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技术导则,将岛屿划分为25个网格,并从中随机选择了50个样区进行采样,保证了研究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总体而言,团队共计采集到了11834头昆虫,鉴定出165科756种,这中间还包括上述新物种、新记录种和外来入侵物种。

  崇明岛作为上海第一个全市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不仅令昆虫的种类从245提升至756种,同时也为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土地使用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科学家们正逐步摸清崇明的“昆虫家底”,而这一过程也提醒我们,未来依然要一直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以应对一直在变化的自然环境。

  科研团队副教授汤亮表示,接下来的调查将会在崇明岛及其他自然保护区内接着来进行,重视样线密度和调查技术的多样性,为进一步保卫生态环境与生物丰富度奠定基础。崇明岛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持续投入与多方合作下,将会逐步让其成为全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示范区,落地生根,真正的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本次崇明岛昆虫多样性调查不仅拓展了科学界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也为未来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值得引起大家的格外的重视。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能展现出更为丰富的生物色彩,共同构筑起美好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半岛官网入口,半岛官方手机网页版入口下载,半岛平台官方网站登录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