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饲料

产品中心

从6元斤猛涨至83元斤!海之味总经理李寒晓:与养殖户共生共荣将牛蛙推向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 2025-04-19 01:18:27 作者: 蛙类饲料

  近日,牛蛙收购价格终于一扫长期低迷,成功冲破8元/斤大关,一周累计涨幅1.3元/斤,引发行业人士对未来的热烈讨论。自2024年6月起,受市场供应波动大和消费不景气影响,牛蛙收购价格一直处在5-6元/斤区间,养殖户们面对出蛙亏损不得不调整养殖策略;饲料企业作为养殖与流通端的“连通器”,为了产业长久发展也需要求思求变。

  如今蛙价再度涨上新高度,稳步上升势头鼓舞着行业人士对2025年发展开启新期待。行业要有新发展需要集思广益,观点碰撞,才能更好地明确前进方向,携手推动牛蛙产业做大、做强。

  带着业内关注话题,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近期就蛙价上涨动力、饲料涨跌背后逻辑、牛蛙质量安全等主题专访了海之味集团旗下漳州海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寒晓,希望为业内挖掘牛蛙行业提质发展的关键点。

  蛙价最近终于突破了8元大关,但所用的周期也很长,根本原因是什么?蛙价要持续走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推动?

  李寒晓:主要在于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减少,作为吃蛙主力军的年轻人消费能力会降低。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大幅收窄,利润的下滑往往伴随着产业链整体收入的减少,蛙价自然也难以涨破高位。因此,要实现持续的走高,处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经济复苏以及年轻人收入的增加。当然,持续的库存减少也是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提高牛蛙消费水平,那就是努力跻身家庭餐桌。但目前家庭的牛蛙消费还非常有限。之所以无法提升,还在于不会处理和烹饪牛蛙。如果能通过文化因素和餐饮业的植入推广,比如推广各种简单易行的美食做法,以及通过网红带货等推广方式,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鼓励家庭消费,那么这样的做法无疑将促进该品种的消费,使其从餐厅走向家庭,从而成为推动蛙价的一个因素。

  李寒晓: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每个公司制定价格体系时都面临着诸多复杂因素的考量,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可以套用。这种现象在饲料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畜禽还是水产饲料,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近期,牛蛙饲料行业在豆粕价格大大上涨的背景下,部分厂家选择下调价格500元/吨,也是基于厂家自身对产业的认知而做出的一种变革尝试。

  长期以来,牛蛙饲料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关系较为固定,甚至带有一些“保姆式”的特征。此次牛蛙饲料厂家的降价行为,或许正是希望改变传统模式,推动产业向更高效、灵活的方向发展。

  总之,牛蛙饲料行业的价格体系和产业链模式正处于变革之中,厂家的每一次尝试都可能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只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驱动发展,任何变革都值得肯定和支持。

  “公司+农户”模式依旧是牛蛙养殖端发展的核心。当前环境下,牛蛙饲料领军企业如何平衡好企业利润与养殖户的生存压力?

  李寒晓:从企业利润产生的角度考虑,大概能归结为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努力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采购到性能好价格低的原材料,能够为公司能够带来可观利润。其次,企业应积极开拓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当前环境下,虽然全面开源不易,但通过优化人员管理、开拓市场增加销售,这样会减少固定费用摊销等措施,企业仍能轻松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保证一定的利润。培养优秀的饲料配方师也很重要,不仅有必要进行产品研制,比如寻找原材料的替代品或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以节能的方式来进行开拓,也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发挥作用。

  养殖户获得利润的关键则在于能否养殖成功。如果养殖存活率得到提高,成本最低早蛙实际上可以降至5元/斤,过冬蛙成本能控制在6元/斤。以2024年为例,全年平均厂价采购仍会超过5.5元/斤,养殖成功后起码不会亏损太惨重。因此,养殖户需要自行评估亏损的具体来源,放弃“一夜暴富”的心态和幻想,调整好养殖规模和上市节奏。

  最终,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的环节都需保持适当的利润比例,才能使整个行业健康生存。若企业每吨饲料仅剩两三百块钱的利润,还需要收蛙做服务,这样的经营模式显然无法持久。养殖户盲目扩张规模,没有调整好心态也无法持久下去。平衡产业链上的各种利益是需要所有参与者一起努力的结果,而不仅仅依赖于饲料厂独自释放利润来维持行业的生存。

  年轻一代是牛蛙的消费主力,追求牛蛙自由,喜爱的同时也拒绝药残蛙。您认为该通过哪些措施加固消费者的信任?

  李寒晓:年轻一代花了钱的人牛蛙的信任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养殖环境和药残问题的影响。一方面,个别牛蛙养殖场存在脏乱现象,这一些状况不仅影响环境,也容易让我们消费者对牛蛙的品质产生质疑。另一方面,一些网络平台对牛蛙药残问题的过度解读,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担忧。未来,只有通过改善养殖环境、规范药残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努力,才能真正增强花了钱的人牛蛙的信任度,推动牛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海之味的陈泽雄董事长早在十年前就提出过,环保对牛蛙行业并不是颠覆性的,食品安全才是颠覆性的。食品安全不是仅靠投资就能解决,企业一定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从十年前开始,海之味便提倡采用工业化循环水的养殖模式来解决牛蛙安全问题,让我们消费者吃上健康成长的牛蛙。一方面,对于牛蛙而言,保持一个舒适的体感温度是保证其健康的第一要素,可以让水在几个指定区域循环保证水的安全性,水温低的季节适当提升温度,加快牛蛙的生长速度,促进其快速变态,并缩短养殖周期。

  另一方面,养殖引用的水多从河流或水库抽取,本身水的安全因素在没得到验证的情况下就输送到了养殖池,水体是否氨氮亚盐超标,甚至有寄生虫和病原体,进而导致牛蛙疾病发生。而在工业化循环水的模式下,补充的水源是经过消杀处理的,再进入池塘时,能保证水体中没有携带病原体,解决牛蛙养殖环境的舒适度问题。简而言之,牛蛙安全需要通过绿色养殖模式来实现,这样才能够真正减少甚至不使用抗生素药物。

  氯霉素养牛蛙已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执法典型案例,国家对牛蛙养殖的监督管理力度日益加大,企业如何在这波安全监管浪潮下站稳脚跟?

  李寒晓:我们大家都认为政府的监管对公司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国家出面,才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我们从多年前就在做牛蛙养殖安全教育的敦促,近两年的工作更为细致。例如,每个月我们都会派人前往合作的牛蛙养殖场,向他们分发由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确保饲养技术员了解哪些药物可用,哪些不可用,也经常向养殖户强调,使用违禁药物任何一个时间里都可能带来刑事责任。通过近年来持续的努力,目前使用违禁药物的情况已大幅减少。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巡塘体系。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按照每个客户的池塘数量和规模,定期派遣业务员上门检测。目前,我们正在加速培养业务员成为可以有效的进行快速检测或化验的技术人员,他们必具备这样的技术。在进行抽检时,应采取多抽检几次的方式,建议提前一个月和两个月进行抽检,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这样,企业自身就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应对安全监管问题。

  种苗被称作产业芯片,也是未来牛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培育好种苗可以有哪些思路?

  李寒晓:想将蛙苗做好,首先要关注亲本的身体健康。如果一只牛蛙能够从幼苗阶段,经过变态发育到成蛙的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或者至少尽量不使用抗生素,那么它的免疫系统就是健康的。如果亲本的体质良好,不携带病原体不用药,那么我们培育的蝌蚪在出生时就具有较强的免疫力。

  苗种孵化过程其实需要采用工业化思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清洁、环保的养殖方式。我们大家都认为,使用循环水养殖,有现成的加温设备,并能做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标粗,培育出来的苗种能适应相对恶劣的环境,这时候再卖给养殖户去养,可以大幅度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减少中间不应有的损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ESG Weekly 前高通高管任小米芯片平台部负责人;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超4亿吨

  胡金秋绝平超时!青岛险胜2-1广厦夺赛点 韦瑟斯庞30+9孙铭徽17分

  华硕推出 CX14 / CX15 系列 Chromebook 笔记本:易维修设计

  苹果多项Vision Pro头显新专利曝光 旨在解决戴眼镜用户使用痛点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半岛官网入口,半岛官方手机网页版入口下载,半岛平台官方网站登录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